站内搜索


越南介绍(概况与历史部分)
发表时间:2010/8/28 11:05:57 来源:恒生顾问 作者:原创
 

越南介绍(概况与历史部分)        

国名: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 Nam)   

国名释义:历史上曾称大越、安南、南越,后改称越南。 

国旗:红色象征革命,金星代表越南劳动党以及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份子。 

国歌: 进军歌。                 

面积:32.9万平方公里。

人口:7632万,其中男性占49.2%,女性占50.8%19994月越统计局公布数位)。

民族:有54个民族,其中京族占总人口的近90%,岱依族、傣族、芒族、华族、侬族人口均超过50万。 

宗教:一半以上居民信奉佛教,少数信奉基督教、高台教和好教等。

语言:越南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河内。 

主要城市: 胡志明市、海防、岘港、顺化。 

货币: 越南盾。 

    历史: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西元前4世纪已生活在红河流域的中下游,并逐步形成了“欧雕”的部落联盟。从西元前1ll年起,越南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管辖之下,直到中国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国的郡县,当时越南称为“交趾”、“安南”,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的郡县时代。西元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翟越国”,自称“大胜明皇帝”,定都华闻(今越南清化省安康)。从此,越南摆脱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成为自主的国家,但仍与中国保持“藩属”关系。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1804年,定国号为“越南”。185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入侵越南,1884年阮氏王朝与法国签订了视化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1885年,中国清朝政府与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结束了越南的“藩同”关系。法国占领越南后,全面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将越南分割为南桥(交趾支那)、中桥(安南)、北桥(东京)三个部分,将三桥与柬埔寨、老挝拼凑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集大权于法国总督一身。

越南人民为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1945819日,越南八月革命成功。同年9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59月四日,法国对越南发动殖民主义战争,越南人民进行了9年的全国抗战。195457日,越南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迫使法国于同年720日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定,全部解放了越南北部国土。此时,越南从北纬17戏份为南北两方。

日内瓦协定签字后,美国取代法国,在南方扶持亲美政权。1960122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越南进入了抗美救国时期,也就是著名的越战时期。越战最高峰时,美军投入越南的总兵力曾达到50万人,使用了除核武器之外的最先进的常规武器。经过长期的军事、外交斗争,19731月对日,越美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军被迫从越南全部撤走。1975年春季,越军对西贡伪军发动总进攻,同年430日解放西贡,51日解放南方全境,统一了越南。197672日,越南国会正式宣布南北统一,并将越南民主共和国更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地理: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的东部,东临南海,南濒退罗湾,海岸线长达3200公里,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越中边界线长1347公里,西与老挝谏埔寨为邻,越老边界线长1650公里,越柬边界线长930公里。

 越南地形南北狭长,像个拉长的“S”形。南北全长1650公里(从同登至金项角);东西最宽处在北部,约600公里,最窄处在中部的平治天省,仅50公里。越南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3。主要山脉有:北部的黄莲山脉,其主峰潘上朋峰海拔3142米,是越南乃至中南半岛的最高峰;纵贯南北的长山山脉,沿越南和老挝国界自北向南延伸,婉蜒在越南西部,成为越南同老挝、柬埔寨的天然国界。越战时,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就是沿长山山脉通往越南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1/3,大部分是由河流泥沙冲积而成,主要有: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平原,面积15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北方耕地面积的对57%;南方的九龙江平原,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越南河川纵横,大小河流1000多条,主要有:红河,发源于中国云南大理,在越南境内长500公里;湄公河,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流入越南南部,越南境内的一段长约230公里,因有9条支流入海,也称“九龙江”。

 越南的气候,各地颇不相同,但总的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风雨多。南部靠近赤道,年温差很小,最热的时间为4月,月平均气温约 29C;最冷的12月,月平均气温也有26C左右。北方的气温变化较大,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约29C,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约15C,有时也冷至5C以下。在山区和高原地区,有时也冷至0C以下,但终年不下雪。

越南属热带季风地区,每年711月沿海地区常遭台风袭击。夏季在越南中部还有一种季风,叫“老挝风”,它吹过的地方燥热干旱,对植物危害很大。越南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18002000毫米,南方的一些地区甚至高达30004000毫米。在河内地区,全年下雨天数在150天以上。越南的气候分为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为雨季;11-4月为旱季,雨季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

 越南全国划分为38个省,3个直辖市。直辖市为河内市、海防市和胡志明市。与我国广西交界的有3个省,分别是谅山、广宁和高平。北部的主要城市除了河内、海防外,还有下龙(鸿基)、太原、荣市。中部和南部的主要城市有:顺化、现港、芽庄、头顿和胡志明市。

  济:  越南属经济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1986年越共“六大”确定实行革新开放路线,1996年越共“八大”制定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近年经济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1996年至2000年五年计划期间,GDP年均增长6.7%,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分别为5%、12.2%和6.4%,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30万吨,大米、咖啡出口跃居世界第二、三位。5年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47亿美元。外汇储备有所增加。经多年筹备,越首家证券交易中心于2000年在胡志明市挂牌营业。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约31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00美元。

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粮食作物包括稻米、玉米、马铃薯、番薯和木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胶、腰果、茶叶、花生、蚕丝等。

 越南是个物产丰富的国家,越南人常以“金山银海”来形容他们国家的富饶。由于地处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特别适合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水稻一年两熟,南方可一年三扶,近年大米出口量保持在每年200-300万吨,居世界第三。盛产橡胶、甘蔗、咖啡、胡椒、椰子、生漆、模榔、腰果。越南出产丰富的热带水果,一年四季水果不断,主要品种有:香蕉、凤梨。菠萝蜜、荔枝、龙眼、柑橘、柠檬、芒果、木瓜、榴莲、山竺、毛丹果等。宜安的柑橘、南定的香蕉、河静的袖子在越南享有盛名。

 越南森林密布,有诸多珍贵的树种,如抽木、铁杉、擂木、橡木。花梨木、樟木等。药材、香料出产也很丰富,菌香、草果、砂仁。桂皮、巴朝、黄连等都是名产。清化省出产的桂皮是昔日帝王的贡品。藤条在森林中到处有生长,质量上乘,每年有大宗出口。越南有广阔的海域,海洋水产十分丰富,盛产鲸鱼、沙丁鱼、鲍鱼、沙虫、红蛐、海虾、海蟹、耿娼等,其中吉婆岛的就鱼。沙丁鱼,下龙湾的鲍鱼和中部各省的鱼翅享有很高的声誉。

 资源: 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主要有煤、铁、钛、锰、铬、铝、锡、磷等。其中煤、铁储量较大,分别为35.9亿吨和8.6亿吨。有6845种海洋生物,其中鱼类2000种,蟹300种,贝类300种,虾类75种。森林资源约800-900万公顷。实施6年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由1993年的24%增至1998年的28%。

 旅游业:越南自90年代初才真正经营旅游业,19901995年,国际游客年均增长40%。1996年达到160万人次。1997年后游客增速减缓(增幅6%)。主要客源国(地区)为中国台湾省、法国、日本和美国。2000年接待国外游客200万人次。主要旅游景点有位于河内市的还剑湖、胡志明陵墓、文庙、巴亭广场、位于胡志明市的统一宫、芽龙港口、莲潭公园、古芝地道和位于广宁省的下龙湾等。

名胜:西湖、顺化故宫、顺化皇陵、文庙。

节日:八月革命节:819日;国庆日:92日;哈节(唱歌的节日):农历六月初十、八月初十等(各地不一)。

  风俗:越南人有嚼槟榔的习惯。

 

越南简史

越南民族历史悠久,越南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越南民族的祖先是生活在红河中下游一带的雒越人,其地古称交趾、安南。西元前4世纪生活在红河流域的中下游,并且逐步形成了称为“瓯雒”的部落联盟。

    西元前214年,秦始皇在该地区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西元前207年建立“南越国”。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南越政权存在了一个世纪。元前111年,南越政权被汉武帝派兵破灭,自此后,越南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直至中国宋朝以前都是中国的郡县。称为“郡县时代”。西元10世纪前70年内,出现了12个割据政权,史称“十二使君之乱”。西元679年,唐朝在南越设安南都护府,“安南”的名称由此而来。10世纪末始建立封建国家。西元968年,丁部领趁唐朝末年地方封建势力纷纷割据之机,建立丁朝,取国号为“大越国”,建立了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了越南历史的新时期。西元973年,丁部领被宋太祖册封为安南郡王,与中国封建王朝保持“藩属关系”。此后越南又经过了封建国家的巩固、发展时期,几经改朝换代,先后存在了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等封建国家。1428年,黎利建立了后黎朝,改国号为“大越”。1802年建立了阮朝,完成全国统一,取国号为“南越”,1803年清朝政府(嘉庆8年)将安南国改为越南国,封阮福映为国王。越南由此而得名。直到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前,越南与中国一直是藩属关系。

  1858年,法国以保护传教士为借口,入侵越南。1884年沦为法国保护国。 1884年,越南阮朝与法国签订《顺化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1885年,中国清朝政府与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结束了与越南的“藩属”关系。    法国占领越南后,全面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将越南分割为南圻(交趾支那)、中圻(安南)、北圻(东京)三个部分。并将这三个地区:柬埔寨、老挝一起拼凑成“法属印度支那联邦”,集大权于法国总督一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9月,签订了《日法河内协定》,越南又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在法国和日本殖民统治期间,越南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30年胡志明创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的个争,1945819日取得了“八月革命”总起义的成功,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被迫宣告退位。19459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发布《独立宣言》,宣布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同年9月法国侵略军卷土重来,194612月法军对越南发动全面武装进攻,越南历史进入了“抗法战争”时期。19545月,越南军民在中国支援下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全歼法军主力16000余人,迫使法国于1954720日在日内瓦签订了关于在印度支那恢复和平的协定,越南北方获得完全解放,抗法战争取得了胜利。从1955年到1965年,越南北方基本上进行了10年的和平建设。

  1955年,美国取代法国,在越南南方扶植亲美傀儡的南越“内阁总理”吴庭艳建立“越南共和国”,形成南北分裂局面。1961年底,美国在越南南方发动了由美国人指挥、西贡伪军充当炮灰的“特种战争”。196485日,美国制造了“北部湾事件”,开始轰炸越南北方。19653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中部岘港登陆,随后不断增兵南越,同时扩大对越南北方的海空袭击,发动了一场长达八年的“局部战争”。经过越南人民的持久抗战,并得到中国等国家的大力支持,美国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失败,被迫于1973127日在法国巴黎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1975430日,越南南方全部解放,抗美战争胜利结束,越南举行全国普选,产生了统一的国会。197672日,越南正式宣布南北两方实现统一,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越南历史人物事件略述表

【赵佗】

汉真定人,佗亦作他,秦始皇时,为南海龙川令。二世时,南海尉任嚣死,佗摄行尉事故亦称尉佗。秦亡后,佗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立,遣陆贾立为南越王;高后时禁南越关市铁器,佗乃侵长沙边邑,自尊为南越武帝。孝文帝立,复使陆贾让之;佗为书谢,去帝号,仍为藩臣,建元闲卒。

 

【征侧】

东汉交趾雒将女,诗索妻。甚雄勇,交趾太守苏定以法绳之,征侧怨忿,与其妹征贰举兵反,陷郡,逐定,又略岭南六十余城,自立为王。建武十九年马缓、刘隆等讨斩之。

 

【征则征贰起义】

古代越南人民反对中国东汉王朝统治的起义,通称「二征起义」。1世纪前后,汉王朝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进行统治。中国的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也在这时传入越南,使当地生产力水平有了迅速提高。但是,汉王朝所派地方官却不断加重对当地人民的掠夺和剥削,同越南当地统治阶层也有尖锐矛盾,经常引起越南各个阶层的反抗。西元40年3月,东汉交趾太守苏定,杀死当地部落领袖诗索,诗索之妻征则与妹征贰在交趾发动起义,推翻东汉在交趾的封建政权。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纷起响应起义军连下六十五城,征则竖起民族独立的旗帜,建都麋冷(永福省安朗),自称为王,接连两年,减免人民赋税。西元42年,东汉王朝派马援率军镇压,起义军英勇抵抗,终因两方力量相差悬殊,遭到失败。西元43年5月,在一次遭遇战中二征兵败自杀,成为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女民族英雄,一直为越南人民所景仰。从此以后,越南又丧失独立,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越南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者和外族入侵的斗争一直坚持下去。

 

【占城国】

越南中南部最早出现的国家。又称占婆。我国古书称为「林邑」、「环王」、「占城」。约在二世纪中期建国。占城国和中国很早就有密切往来,中国史书有较多的记述,仅唐朝三百年中,林邑使臣来中国就有十五次之多。宋朝时,一种耐旱稻种,由占城传至中国的福建和江浙一带,称为占城稻种,对中国农业做出重大贡献。从十世纪以后,占城国不断受到来自越南北部封建王朝的征伐和略夺,力量逐步转弱。1471年其大部领土被越南北部后黎朝征服,其余众份在十七世纪末被广南阮氏征服。

 

【吴朝】

十世纪越南的独立王朝,由越南将领吴权所建,故名。自秦末汉初,越南人民不端进行反抗斗争,但均遭中国封建王朝的镇压。679年,唐朝在越南设「安南都护府」,进一步加强对越南的控制,越南人民的反抗斗争愈趋激烈。906年,越南本地封建主曲承裕乘唐末混乱之机,自立为节度使,唐朝无力镇压,只好承让,越南已在实际上取得独立。938年,越南封建主内讧,五代十国的南汉政权命刘弘操率军沿海路侵入越南,939年,越南大将吴权在白藤江设伏,打败南汉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此后,吴权自立为王,史称吴朝,建都古螺,越南从此正式独立,结束了一千多年的外族统治。吴权从新制定官制、朝仪,把大量土地分封给将领和官吏。但是,独立后的越南并不巩固,吴权死后(944年去世)不久,各地封建主纷纷起来作乱,不端发生混战,出现「十二使君之乱」的局面。

 

【十二使君之乱】

965-967年间越南大封建主的割据混战。939年,越南取得独立之后,中央政权软弱,地方封建贵族割据称雄。944年,吴权逝世,各地封建贵族纷纷宣布独立,互相混战,965年,中央政权最后垮台,在国内形成了十二个大封建主进行割据混战的局面,史称「十二使君之乱」,参加割据混战的十二使君是:矫公旱、矫顺、阮宽、吴日庆、杜景硕、李圭、阮守捷、吕唐、阮超、范白虎、陈览、吴昌炽。连年不断的封建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全国渴望统一。在混战过程中,丁部领适应历史的要求,高举统一旗帜,逐次打败各地封建势利,968年,削平十二使君之乱,统一越南,建大瞿越国。

 

【大瞿越国】

968-1054年在越南北部和中部建立的封建国家,包括丁朝(958-980)、前黎朝(981-1009)和李朝初期(1009-1054)。大瞿越国的创建者是丁部领(923-979),他原是十二使君之一陈览的裨将,作战勇敢,富于组织才能深得部将拥护,很快强大起来,平息十二使君之乱,于968年重新统一越南,建国号为大瞿越国,定都华闾(今宁平),称大胜明皇帝(通常称丁先皇),开始了丁朝的统治。从丁朝的开始,越南由封建割据向中央集权制过渡,在前黎朝和李朝初期,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为中央集权制的最后形成奠定基磋。李朝强大之后,1054年,李朝圣宗改国号为大越。

 

【前黎朝】

越南封建王朝。980年黎桓(941-1005)建立,亦称黎朝。979年,丁朝皇帝丁部领被刺身死,,其年仅六岁的次子被拥立为皇帝,国家大权掌握在「十道将军」(军队总指挥)黎桓手中,他自称副王。980年。黎桓被朝臣拥立为皇帝,年号天福,国都仍设在华闾,史称前黎朝。新王朝建立之初,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独立,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但为期不长,由于统治者大肆掠夺农民的土地,不端爆发农民起义。1009年,大将军公蕴自立为帝,建李朝,前黎朝遂亡。

 

【李朝】

越南封建王朝。1009年,前黎朝军队殿前指挥使李公蕴(974-1028)彼拥立为皇帝,建立李朝(1009-1225)。新王朝建立初期,一方面恢复和发展生产,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强化国家机器。1010年将首都从华闾迁至大罗城,改名升龙(今河内)。1042年,制定越南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刑书,统一全国法律。1054年,改国号为大越。统治阶级崇信佛教,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度,中央设文、武两班大臣,地方设路、府、州、县。李朝强大之后多次派兵进攻南方的占城国,并派大军入侵中国宋朝,掳掠钦、廉、邕三州,遭到宋朝军民有力的还击。李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搜刮人民,政治腐败,民怨沸腾。1225年为陈朝取代。

 

【陈朝】

越南封建王朝。李朝末年,政治腐败,人民纷起斗争,李朝权臣陈守度利用人民起义之机,强令年幼女皇李昭皇让位给她丈夫陈日煚(陈守度之侄),开始陈朝统治(1225-1400)。陈朝是越南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疆域包括今日越南的大部份地区,南方的占城国沦为它的附属地。王朝建立之初,中央政权更为强化,常备军多达十万人;封建农叶、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巨大发展,首都升龙街道分为六十一坊,手工业者和商人各有固定街坊;民族文化也有显著发展。1272年,黎文休撰写《大越史记》三十卷,是越南第一部历史著作,现已失传(后黎朝的吴士连参考《大越史记》篇赞《大越史记全书》,是今天研究越南史的宝贵资料)。13世纪末在使用汉字的基磋上创制本民族文字,称为字喃,意为南国之字。13世纪,蒙古帝国和元朝三次入侵越南(1257年、1284年、1287年),越南人民在民族英雄陈国峻等人的领导下打败蒙古军和元朝的入侵。陈朝后期,统治者日趋腐败,土地集中,农民破产,引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1400年,陈朝为胡朝所取代。

 

【黎季犁】

明时安南国王,字理元。初为相,嗣废,弒其主而自立,谓己为虞舜裔胡国公后,国号大虞,杀戮前王室陈氏殆尽,.寻传位于子,自称太上皇。明成祖悉其状,遣韩观、张辅等讨之,俘其父子,槛送京师,其乱始平。

 

【胡朝】

越南封建王朝。14世纪末期,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陈朝已摇摇欲坠。1400年,陈朝外戚胡季犁乘机篡夺政权,建立胡朝(1400-1407),改国号为大虞,定都清化,统治范围包括越南北部和中部。胡季犁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称帝前后曾实行一系列社会改革,其主要内容在限田、限奴、发行纸币、统一度量衡、取消人丁税和改征人丁税等。其改革目的是限制贵族势力,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即将崩溃的封建统治,故在其改革同时,又厉行专制统治,厌密监视人民活动。胡季犁的统治既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又引起人民的不满,在守旧派请求下,中国明朝以恢复陈朝统治为借口,出兵入侵越南,1407年,灭亡胡朝,把越南改为交趾郡,建立起对越南的直接统治。

 

【蓝山起义】

1418-1427年越南反抗明朝统治的民族起义。因起义首先在蓝山(今清化寿春县)发难,史称蓝山起义。明朝对越南的残酷统治,不断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各地起义连接不断在此基磋上爆发了1418年黎利领导的蓝山起义。开始时起义军力量较小,以蓝山为根据地,通过游击战争,同强大的明军作斗争,经过十年苦战,起义军逐渐由弱变强,并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解放越南大部地区。1427年支棱战役消灭明军主力,取得决定性胜利,越南重新获得独立。

 

【后黎朝】

越南封建王朝。蓝山起义的胜利,为越南的独立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1428年,黎利(1384-1433)即位,建国号大越,定都升龙(后改名东京。今河内),史称后黎朝(1428-1789)。后黎朝统治前期,为恢复残破的经济,巩固新王朝的统治,1429年颁布「均田法」,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并下令十五万军队解甲归田,留下十万防卫军,分为五番,轮流还乡耕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此外又调整税收、统一度量衡、和铸造钱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首都升龙成为全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并和中国、爪哇等地发展海外贸易。在政治上,后黎朝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架构和强大的常备军。1483年编制《洪德法典》,是一部巩固封建统治的法令汇编。在文化上,此时越南民族文化有了巨大发展,1479年吴士连修成《大越史记全书》十五卷,成为研究越南历史的珍贵史料,户部根据各道材料,编写《天下版图》,为越南第一部地理书;阮荐撰写《舆地志》,记述越南经济地理和历史地理情况。后黎朝强大之后,多次发动对外扩张战争,1447年入侵老挝,迫使老挝向越南纳贡。1471年攻陷占城国首都,把占城北部并入越南。后又多次入侵中国西南边境,被明军击退。越南长期对外用兵,消耗极大,加剧了国内矛盾的发展。16世纪初期,农民起义遍及各地,封建统治阶级割据称雄,西方殖民主义者葡萄牙、荷籣和法国也先后入侵越南。1789年后黎朝的腐朽统治被西山起义推翻。

 

【洪德法典】

越南后黎朝圣宗洪德年间(1470-1497)编制的法令汇编。后黎朝强大之后,封建政权愈趋稳固,由中央集权开始向君主专制过渡,国家机构的各种制度和体制,逐渐形成完整的政令、法令和法律。为进一步加强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1483年黎圣宗命人将过去颁布的所有法令条文汇编在一起,进行修定和补充,称为《洪德法典》。法典包括刑书、婚姻和家庭法、民事法和诉讼法,分为六卷十六章七百二十一条。因为法典的内容都是按着法律的规范形式排列的,所以又称为《黎朝刑律》。这部法典的基本内容是部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特权,巩固君主专制制度。这部法典一直实行到18世纪末。

 

【南北朝】

1527-1592年越南南北对峙的政权。在农民起义打击下,从16世纪起,后黎朝的统治已处于土崩瓦解,1527年权臣莫登庸推翻黎朝,夺取政权,都于河内,控制北方,称为北朝。1533年,后黎朝大臣阮淦将莫氏势力逐出清化、义安,恢复后黎朝在南方的统治,称为南朝,形成南北两个政权互相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南朝的大权掌握在阮淦手中,后黎朝皇帝完全成为阮氏的傀儡。阮淦死后,大权又转入部将郑松手中。南北双方不断发生内战,给越南人民带来重大灾难。1592年,郑松攻下河内,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但莫氏的残余势力仍然盘据在高平一带。南朝封建集团的内匈也一直持续下去。直至西山起义胜利后才重新统一越南。

 

【西山农民起义】

1771-1802年越南反对封建的农民大起义。始于南部归仁府西山邑,故名。起义领袖是阮文岳、阮文惠、阮文吕三兄弟。他们以杀富济贫为号召,推翻当地政权,杀死地主,平分其资财。贫苦农民纷纷加入起义队伍。1773年占领归仁府后,声势日益壮大,各地纷纷响应,并得到小数民族和华侨的支援。到1785年,起义军打败南方阮氏封建统治集团和暹罗干涉军。1786年阮文惠率师北伐,粉碎北方郑氏封建割据集团,在1788年推翻黎氏王朝,统一全国。阮文惠于1788年12月22日称帝,年号光中,史称西山政权为西山朝。后由于起义军领导集团内讧和保持封建剥削,力量削弱。南方阮氏集团后裔阮福映勾结法国殖民者,于1802年镇压了起义。

 

【越法梵尔赛条约】

1787年越南与法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当西山起义军击败南方阮氏封建统治集团时,阮福映逃往暹罗乞援,侵入越南的两支暹罗军也被起义军击溃。这时,法国主教百多禄又劝诱阮福映与法国缔结同盟。1787年,百多禄代表越南,在梵尔赛和法国签订了奴役性条约。主要内容为:法国给与阮福映军事援助,派遣四艘战舰和由一千六百五十人组成的一支军队;越南割让土伦和昆仑岛给法国,并允许法国商人在越南享受免税和垄断贸易的权利。由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条约的规定没有实现。但百多禄仍调来两艘军舰和数百名兵士参加镇压西山农民起义。

 

【阮福映】

清时越南开国之主。初,福映之祖,为安南左辅政;福映之父,为黎王之婿,嗣封为广南王。右辅政郑氏,使人攻灭阮氏,福映之母逃于农耐(即今越南之嘉定省)而生福映。及长,奔暹,暹王妻以女,复以兵助福映攻克农耐而居之,其势渐强。时黎氏王朝已为阮光平所灭,时称阮福映之阮氏为旧阮,光平之阮氏为新阮。清嘉庆间,福映起兵攻灭新阮,统一安南全境;遣使入贡于清,言其国本古越裳之地,拟定国号曰越南;清廷允之,诏封福映为越南国王,在位十七年卒。

 

【法越战争】

法国侵略越南的殖民战争。法国殖民者企图侵占越南,从1858年开始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这年8月,法国远东舰队联合西班牙战舰,进犯土伦。越南阮知方指挥军民英勇反击,使法军遭到重大损失。人1850年2月,法军南下进攻嘉定,企图先占领南圻,再占整个越南。由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把兵力调往中国,它的企图暂未实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1861年,法国倾全力进攻南圻,先后占领定祥、嘉定、边和三省。1862年6月,法国强迫阮氏王朝签定第一次《西贡条约》。越南割让南圻东部嘉定、定祥、边和三省和昆仑岛。1867年,法国殖民者又侵占南圻西部的永隆、昭笃、河仙三省。从此法国侵占整个南部地区,并准备进犯中圻和北圻。1874年,法国强迫越南签定第二次《西贡条约》。法国占有整个南圻六省。1882年,法国侵入越南北部,被击败。1883年8月,法国殖民者乘阮氏王朝皇帝嗣德死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之机,派军进攻顺化,迫使阮氏王朝于8月25日签定《顺化条约》,规定法国对越南有保护权,越南一切外交事务由法国控制。法军继续北侵,挑起中法战争。法国殖民者为了确立对整个越南的统治权,在巴黎又拟定一个代替以前法越签定的一切条约的总条约。1884年6月6日,阮氏王朝又在这份最后的卖国文契即《巴特诺条约》上签字。这样,法国经过二十六年的逐步吞食,通过军事进攻和政治欺骗,终于把越南全部吞并,变成它的殖民地。

 

【西贡条约】

法国强迫越南阮氏王朝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因在西贡缔结,故命。1﹒第一次《西贡条约》,1862年6月缔结。条约规定:越南割让嘉定、定祥、边和和昆仑岛给法国;开放土伦、巴叻、广安三港为商埠;允许法国商船和军舰在湄公河及其支流自由航行;允许天主教自由传教;法国商人在越南自由贸易;偿付法、西两国赔款四百万比萨斜塔(西班牙银元)。还规定越南必须通过法国方能与其他国家办理交涉,其目的在于割断越南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从此,法国开始控制越南的内政外交,这一奴役性的《贡条约是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的开端。2﹒第二次《西贡条约》,1874年3月缔结。条约规定:越南外交受法国监督;法国占有整个南圻,在越南享有治外法权;开放红河和河内、海防、归仁三港。第二次西贡条约是法国侵占整个越南的一个重要步骤。

 

【张定抗法斗争】

1858年法国殖民者开始侵占越南,最先是侵占南圻,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也是在南圻最先爆发的。1861年军人张定在南圻鹅贡率军抗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援。阮氏王朝屈膝投降,害怕人民的抗法斗争,于1862年下令调动张定就任安江省的领兵职,企图割断与当地起义军的联系,瓦解起义军。爱国军民坚决挽留,并推尊他为平西大元帅,领导起义军,继续抗击侵略者。1864年张定牺牲,其子张权与普锦波和尚领导的柬埔寨起义军联合起来,以西宁为根据地,在越、柬边境继续进行抗法斗争,持续到1870年。

 

【顺化条约】

法国强迫越南在顺化签定的吞并越南的条约。1883年8月,法国殖民者乘阮氏王朝皇帝嗣德死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之机,派军进攻顺化。8月20日,法军占领顺化外围的堡垒,同时向顺化朝廷发出最后通牒,迫令在二十四小时内接受法军要求,承认受法国保护。阮氏王朝被迫于8月25日同法国侵略者签订《顺化条约》。主要内容为:越南承认并接受法国的保护权,越南一切外交事务由法国控制;平顺省并入南圻法国直辖殖民地;东京(北圻)行政由法国监督节制。《顺化条约》是越南的亡国条约。1884年6月,阮氏王朝被迫又在最后的卖国文契《巴特诺条约》上签字,代替以前法越签订的一切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有权在越南各地驻军,法国设总监督,控制越南对外关系,保证保护权的行使。越南从此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印度支那联邦】

1887年法国把印度支那半岛上的法国侵占地区合并,称为印度支那联邦,由驻河内的法国总督进行统治。联邦最初只包括越南和柬埔寨,1893年老挝被并入联邦。法国为巩固殖民统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形式的殖民统治制度。把越南分割为南、中、北三圻。南圻划为「直辖领地」,废除原有机构,由法国总督直接统治,中圻划为「保护领」,保留阮氏封建王朝统治机构,同时派法国总督总揽一切。北圻又划为「半保护领」,形式上由阮氏傀儡政权统治,实际上一切听命于法国殖民统治者。柬埔寨和老挝划为「保护领」,名义上部留柬埔寨王朝和朗勃拉邦王朝的封建统治,实权则操在法国总督手里。法国不断在越南、柬埔寨、老挝之间及各个国家内的各民族之间,挑钵离间,煽动愁恨,破坏各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转移斗争目标,以便各个击破,防止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反抗。

 

【刘永福】

清钦州人,名义。初为洪杨余党吴鲲部将,从窜安南。鲲卒,所部分二党,永福为黑旗党首领,据昭关,世称其部曰黑旗军。安南主招抚之,妻以二女,官都指挥使。永福生聚教晦,有众二十万人,俨然一强国,复助安南与法人战,大败之,封男爵,寻归清,入粤以副将用,晋南澳镇总兵。甲午之役,割台湾与日,永福与唐景崧分守台南北。永福固守,日不得逞;寻景崧走,永福亦附德船归。后治广西团练,不复再用。

 

【勤王运动】

越南「文绅」领导的抗法武装斗争,亦称「文绅运动」。「文绅」大部份是退休官吏或乡村中的举人。法国入侵后,越南封建统治集团分化为投降派和主战派。阮氏王朝投降后,大部份廷臣卖国投敌,只有少数的坚定的主战派继续斗争。1885年7月,阮朝大臣尊室说在顺化发动起义,袭击法国侵略军。咸宜帝也出走顺化,发出檄文,号召各地文绅「勤王」。1885-1896年,各地爱国文绅和封建官吏纷起响应,从北圻的安兴、清化到中圻的广治、平定,勤王运动此伏彼起,持续不断。勤王运动得到人民的支援和响应,因而也带有一定程度的人民性。其中,1885至1896年潘廷逢领导的香溪(位于河静省)起义是勤王运动中首先爆发、最后结束的。他领导的起义军依靠人民的支援,活动于河静、义安、广平和清化四省,凭借山林险要,不断打击法国侵略者,坚持斗争达十一年之久。但各地的勤王运动因为分散孤立,没有统一的指挥,在殖民者的军事围剿和政治诱惑下,相继失败。

 

【安世农民起义】

1887-1913年越南农民反抗法国殖民者的武装起义。1887年,北圻安世地区农民在农民出身的黄花探领导下,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给殖民者以沉重打击。法国侵略者从1889年起在北圻进行扫荡战。1892年3月,法军集中优势兵力,配备重武器,向安世地区进攻。起义军迅速彻入森林,法军除占领几座空鲷堡外,一无所得。到1894年,安世游击活动更加活跃。游击队的活动扩大到河内至谅山铁路沿线,多次袭击火车。法国殖民当局被迫与黄花探谈判议和。1894年10月,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法军彻出安世地区,雅南、牧山、安礼和友尚四总(地方行政单位)归黄花探管辖。但法国殖民者利用休战时机,增设碉堡,加强包围圈,准备新的反扑。1895年11月,法军撕毁协定,大举进攻,想用速战速决取胜。起义军则化整为零,分散到森林和村庄里。经过两年的游击战,起义军挫败了法军的速决战计划。1897年12月,法军再次要求与黄花探媾和,签订了第二次停战协定。1909年1月,法军撕毁协定,又向安世进攻。游击队被迫放弃流动战术,在郎山一带建立据点。10月5日,在郎山发生激战,游击队遭受严重损失,只剩下零星对伍,不得不分散活动。1913年2月,黄花探被法国收买的内奸杀害,起义归于失败。

 

【东游运动】

越南资产阶级进步知识份子为摆脱法国殖民统治,仿效日本明治维新而组织的赴日留学运动。因日本在越南之东,故名。1904年5月,潘佩珠、曾拔虎等人创立维新会,提倡君主立宪,鼓吹走明治维新的道路。1905年,潘佩珠和曾拔虎首先赴日,随后维新人士陆续出国,一时形成东游运动。从1905年到1908年,留日学生达二百余人。他们多数进入军事学校或同文学院学习。潘佩珠在留日期间,向外国介绍越南反法斗争的实况,揭露法国殖民者的残暴掠夺。他着有《越南亡国史》、《提醒国民歌》、《海外血泪书》等,并把这些著作秘密寄回越南,激发越南人民的民族意识。1908年,法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驱逐越南留学生。日本政府在留908年9月下令解散越南留学生团体,驱逐越南人出境。1909年初潘佩珠被迫离开日本来到中国。东游运动瓦解。

 

【东京义垫】

越南资产阶级进步知识份子创办的学校和宣传组织。1907年8月在河内成立,阮权任校长,其宗旨是:反对旧习俗,提倡新风尚,反对八股文和科举制度,注重实业,提倡国货等。义垫经费由进步人士资助,义垫学生有成年人和儿童,达千余人。讲授课程有地理、自然和卫生等。义垫还组织一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讲进会,编写了《国民读本》、《越南国史略》、《南国舆地》等,起了文化启蒙的作用。河内附近的乡村和临近各省都先后开设义垫的分校。义垫的政治影响也迅速扩大,于是法国殖民者下令禁止。义垫运动只历时九个月便被殖民当局扼杀,但它在越南民族文化启蒙运动史上的功绩是永存的。

 

【中圻抗税运动】

越南中圻农民反拉夫、反纳税的群众运动。因参加者多剪短发,着短衣,或称短发运动。中圻的农民遭受残酷的殖民剥削,他们除缴纳沉重的赋税外,每年还要为殖民者服劳役十几次。1908年2月,广南省大禄县的农民首先掀起反拉夫、反纳税运动,在会安法国殖民官署前示威。示威者携带米袋、饭锅和席子,守着官署周围,坚持一个多月。迫使殖民当局答应此后不再加税,狂税斗争取得胜利。会安的农民抗税斗争,在广南省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接着中圻各省农民举行示威游行,以反对拉夫、抗税、惩办越奸为号召。法国殖民当局出动军队进行镇压,许多农民被枪杀。到5月末,抗税抗税运动被殖民当局血腥镇压下去。

 

【越南光复会】

越南反法革命团体。1912年成立于中国广州。疆柢任会长,潘佩珠任总理。光复会提出了比较明确的革命纲领:「驱逐法国殖民者,争取越南独立,成立越南共和民国」。光复会建立了光复军,基本成员是来自中国北京、南京、汉口等地军官学校的越籍学员,其次是中越边境山区的人民,还有一部份中国人参加。光复军曾发动功势,袭击边境线上的法国殖民军兵营,但都遭到失败。辛亥革命后不久,反动的北洋军阀势力重新抬头,越南革命者在中国的活动也日益困难。1913年12月,潘佩珠被广东都督龙济光监禁。在越南国内法国殖民者也加强镇压,越南民族解放运动暂时转趋消沈。

 

【太原士兵起义】

越南太原越籍士兵的反法武装起义。法国军队中的越籍士兵对法国殖民者的歧视和压榨不满。1917年8月30日夜,驻太原市越籍士兵在队长郑文艮和光复会成员梁玉眷领导下发动起义。起义者杀死法国军官,攻破监狱,释放政治犯,并攻占各个机关。市民纷纷参加,起义者占领了太原市。城市上空升起带有五颗黄星的白旗,这面旗是解放印度支那联邦所有五个部份的象征。起义者占领太原市后,采取坚守太原的防御计划,未向外省扩展。由于法军的大举进攻,起义军被迫于9月4日退出太原市,转战永安、福安、北宁等地。起义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由于有地方人民的大力支持,坚持狂战达六个月之久,并在永安的黄舍下战役、福安的中雅和中村战役等大败敌人。1918年3月终被法国殖民者镇压。

 

【安沛起义】

越南国民党领导的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9世纪末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后,越南人民便展开反对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27年12月25日,越南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成立,领导人阮太学(Nguyen Thai Hok)。越南国民党主张推翻法国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该党领导着群众的抗法斗争,并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但它不是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而是主要集中于军事活动,特别是组织法国殖民军中的越籍士兵的活动。1930年初,一个罪恶累累的法国人口贩子巴让(Bajin)被越南人暗杀,法国殖民当局借此采取恐布措施进行报复,大肆逮捕国民党人。越南国民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举行武装起义。1930年2月9日夜,北圻安沛越籍军人首先发难,起义军袭击法军兵营,法军死伤多人。次日法军反攻,安沛起义失败。富寿(2月10日)、海阳和太平(2月15日)等地的起义也很快被法军镇压下去。阮太学等国民党主要领导人被杀害,国民党陷于瓦解,资产阶级在革命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也宣告终结。此后,越南民族民主革命转向无产阶给及其政党--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的新阶段。

 

 

越南的民俗与宗教信仰

     姓名与称呼

    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陈、吴、黎等。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多数是单姓双字名,少数也有单姓单字名。越南人在称呼中,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介都没有中性的人称代词,通常根据对方的辈份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问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见”,通常都用一声“召’朝上称呼来表示。例如见面时说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别时说“召同志”是“同志再见”。越南人称呼对方时,一般是称呼与最后一个名字连用,很少带姓连名都叫,那样被认为是不礼貌。如一位名叫阮兴强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强伯”、“强叔”、“强哥”、“强弟”或“强先生”、“强同志”。

 

    服饰

    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阳核挪与牙之美

    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种嚼食滨榔的特殊爱好。他们常将按椰擦上一点石灰膏或碱发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产生化学反应,汁不吞咽,顺嘴角流出,嚼到无汁时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后甜,可刺激神经,提神醒脑,除积消肿。京人还把摈榔当作信物,无论求婚、请客,均送上一颗摈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风,过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染牙。按照他们的习俗,开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征已经成年可以成亲了。从此,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参加当地举行的任何娱乐聚会,参加对歌,选择物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风已日渐衰微,但在越南农村,你依然还可以看见不少老年妇女的牙齿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们眼里,保持牙齿洁白如玉是品质不良、作风不正的表现,而将牙齿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节日

    越南也使用阳历与阴历,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元旦、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外,越南也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与中国人一样,阴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高高的幡旗随风飘扬,爆竹鸣响。从这句民谣中,可见越南人对春节的重视程度。在新年与旧年交接之时,越南人也有守岁的习惯。除夕夜,人们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娱乐,后传人民间。所谓的军鼓实际上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其发出鸣鸣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汇集在一起,气氛欢快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感情,确立恋爱关系。

 

    祖先崇拜

    越南人也和其他东方人一样,注重孝道。在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识。对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笃,因而对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视,世代承袭,形成规模。人们认为,亲人虽然死去,但他的灵魂仍然存在,对后人还起着保护和督促作用,主宰人们的一切活动,人间许多灾害祸福,都要依靠先灵庇佑与解脱。

    越南人每家每户都没有神龛、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坛,是敬奉祖先神的圣地,任何人不可触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秽。在城里,由于住处狭窄,祭坛的设法小型多样。如在墙上钉块板或使用柜顶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坛。祭坛中央摆上一个香炉,两旁是两根香烛。香炉前摆上用细腰红漆木盘或塑胶。玻璃盘盛放的水果,此外还摆上一对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坛两边还贴有对联,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孙贤万代昌”、“福生礼仪家堂盛,禄发荣华福贵春”等。

    越南人视祭把供奉祖先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养育之思。许多家庭尽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节来临前,必须重新布置祭坛,插上香烛,摆上供品。春节三天期间,祭坛总是香火擦绕,合家吃团圆饭前,家长和族人都要祷拜。

    越南人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忌名上。平时,子孙忌提到祖辈、父辈的名字,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名词与祖辈、父辈的名字相重,要回避或用同义词代替。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让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乱喊,对先祖不敬。如果被别人指着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骂,被奚落或被辱骂者会认为是受了奇耻大辱,会激起深仇大很。近年来,忌名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这一习俗仍保持。

    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风水、精灵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树、野兽、刮风下雨等,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有精灵寄寓其中,应当供奉祭扫,以求祛灾降福。如在河内栋多郡的金莲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立于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铭。在农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树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里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们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谈举止中不能冒犯它,低声称它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还要供奉上各种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叶茂的古树,他们认为这些长期经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的大树能存活下来,树下必定有神灵,因此经常有人在树阴下,尤其在榕树下摆设香案或在树旁空地建盖庙宇,风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于此。

 

    宗教信仰

    从西元前111年中国的西汉时代起,儒教、佛教、道教开始从中国传入越南,对越南人的意识形态起了很大的影响。从中国传入的佛教为大乘佛教,越南人称为“北宗”。此外还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并称之为“南宗”,从泰国和柬埔寨传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占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庙不少。佛教徒忌杀生,讲因果报应。重大节日、个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献礼,听和尚诵经。

    天主教传入越南约有500多年历史。历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到越南传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传教的是奥德雷科?巴德诺和弗朗西斯?沙维尔两位法国传教士。法属时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发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两地已有教区11处,天主教信徒300万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内、海防、河西、承天、广南现港、波莱古、平顺等地。基督教为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教派,传入越南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在越南称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师大卫?罗拉汉到西贡传教,随后陆续有牧师到越南传教,但遭法国殖民当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脚跟。

    越南南部的西宁、迪石等地的京族农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该教的全称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为吴文昭、黎文忠于1926年创立。该教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圣道)、老子(仙道)、释迹(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纸马,要忌杀生、忌贪欲、忌荤、忌色、忌粗口,每日6点、12点、18点、24点要焚香诵经。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东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该教为佛教的变体,由越南人黄富楚创立于1939年,因黄富楚居住的村子名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义为孝和交好。与佛教一样,该教也讲慈悲。博爱、大同和因果报应,信徒多为农民,又被称为“农民佛教”。和好教设僧侣,但不建寺庙,用一块红布代替神佛的图像,信徒早晚供佛两次,供品为鲜花和清水,鲜花代表坚贞,清水代表纯洁。

 

 

越南简史

传说时期:

 

大概任何民族的起源,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时代。越南也不例外。提到越南的传说时期,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吴士连,他是越南后黎朝时的历史学家。1479年编成《大越史记全书》,其外记卷一《鸿庞纪》内载:“初,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生帝宜。既而南巡至五岭,接(娶)得婺仙女,生(泾阳)王。王圣智聪明,帝明奇之……王娶洞庭君女,曰神龙,生貉龙君……君娶帝来女,曰妪姬,生百男,俗传生百卵,是为百越之祖。”该说取材于中国史籍中有关交趾和越裳的记载,以及15世纪神话传说,认为妪姬所生之百男,从母而去的长子居山中,为雄王,既是越南人的始祖,所以越南人自称为“龙子仙孙”。(与咱们龙的传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正那个时代又不存在版权问题)

 

郡县时期:

 

从传说起直到秦征服岭南,越南史书上列有若干时代,依据中国向来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越南,蛮子也,越南蛮子的史书关于那些年代的记述有几分是自己的?大概抄咱们的居多吧?所以了解这些看国史吧,并且在下本文意不在此(只想管真正的“独立自主”的越南历史),故省略。同样,越南史书都把赵佗(南越武帝)列在其正史之中,但此等事迹,我煌煌国史中俱有明文,故也省之。总之,从汉灭南越设立九真,日南郡起,直到五代,越南之大部均在中国王朝统治之下,越南将其称为“郡县时期”或“北属时期”。

 

独立自主运动初期:

 

一般认为,丁朝以后才是真正的越南自己的历史。但为了交代根源,仍需叙述一下丁朝之前的一些史实。

五代时安南受后梁,南汉管辖,但南汉政权并未在实际上控制安南,把持安南的是当地的土豪曲氏。904年土豪曲承欲趁南北大乱,独掌静海军节度使一职,次年唐朝被迫承认其职位。907年曲承欲死,子曲承颢继;911年曲承颢死,子曲承美继。在曲氏三代掌管安南时,他们虽是南汉的节度使,但实际上自行为是,处于自主地位。931年,曲氏部将杨廷艺起兵打败南汉交趾刺史李进,占据交州,南汉被迫封其为节度使,杨氏政权仅存在五年,后晋天福元年(936年)被他的部将矫公羡所杀,矫氏自立,但两年后又为另一部将吴权所杀。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吴权在爱州起兵,追杀矫氏而和南汉进行战争,吴权战胜南汉军,自立为王,试图脱离中国统治而建立独立自主的区域性封建政权。但是吴权称王并不能作为越南独立国家之始,因为吴权在位仅五年而亡,各地封建主割据称雄。故吴权称王可视为越南开始摆脱中国统治的首次尝试。

 

十二使君之乱:

 

吴权曾立杨廷艺之女为后,并将其子吴昌岌委托与杨后之弟杨三哥辅佐。吴权死,杨三哥自立为王,称杨平王(945-950)。吴昌岌逃到南册,杨三哥派兵追捕,范令公携其隐匿于山中。于是,杨三哥收吴昌岌之弟吴昌文为养子。

 

自杨三哥篡位,称平王之时起,各地土豪(十二使君)并起,割据一方。其后950年,太平地方之乱,杨三哥派吴昌文前往镇压,吴昌文反兵袭击平王,克之,擒杨三哥,吴昌文念甥舅之情,未杀之,降其为张杨公,使食其邑。但吴氏恢复旧业,各地使君仍不肯臣服,吴氏遣兵讨伐,竟不能克,后吴昌文于963年帅兵平太平,唐阮二村之乱,为箭所中而亡。吴昌炽继,但王室已经有名无实。自此,安南陷入“十二使君之乱”,十二使君是:矫公羡(矫三制),割据峰州;杜景硕,割据杜洞江;陈览(陈明公),割据布海口;吴日庆(吴览公),割据唐林;李郎公,割据超类;阮守捷(阮令公),割据仙游;吕唐(吕佐公),割据细江;阮超(阮右公),割据西扶烈;范白虎(范防遏),割据藤州:吴昌炽割据平桥;矫顺(矫令公),割据回湖;阮宽(阮太平),割据三带。

 

十二使君之乱持续二十余年,生民涂炭,最后由丁部领结束战乱。

 

丁部领出身于宦门世家,其父是杨平王,杨廷艺的牙将丁公着。丁殁,由丁部领袭其位,先是,丁奉母返回故里嘉远县避兵祸,该地达官贵人看到这一名门,皆愿归附。不久,该县脱离古螺政权(杨三哥篡位后的根据地)的控制,使丁雄视一方。951年,吴昌岌,吴昌文兄弟征伐丁部领领地华闾洞,围攻一个月未克,只好退兵。吴氏政权无力制服丁部领,不得不默认丁作为华闾洞的主宰。其后,丁部领攻伐不服其统治之叔叔丁预,其叔惧而降,丁部领势力进一步增强。965年,丁部领同十二使君之一的陈览联合。陈览是一个兵力较强,领地较广,家产富有的使君。陈览见丁部领身材魁梧,胸有大志,遂收其为养子,将兵权交给丁部领,丁更是如虎添翼。后陈览死,丁部领回师固守华闾洞,招募豪杰人才,积蓄兵力,其后亲率三万大军降伏使君范白虎,再攻杜景硕,范白虎甚至前往投降,成为丁部领的一员名将,官拜"亲卫将军"

 

十二使君中,吴日庆和吴昌炽是吴权的后裔,他们占据着间隔颇远的唐林和平桥,丁部领出兵降伏吴日庆后,娶其母为妻,又嫁女与吴日庆,并让自己儿子丁琏娶了吴日庆之妹。对于吴昌炽,丁部领采取军事和联姻手段,将其降伏。据说,丁部领进军平桥路上,以重兵威慑吴昌炽并设宴犒军,吴昌炽惧而降。丁又娶杨三哥之女杨氏玉云(此女与吴昌炽有姑舅之亲)为妻.

 

对于杜景硕和阮超,丁部领则使用军事消灭的方法。先是用重兵围困杜景硕,双方相持年余,最后杜景硕为流矢所杀,杜兵降。而阮超,拥有重兵和大将数人,不容易消灭。据载,丁部领和阮超大战中,折将四人,士兵伤亡惨重。后遣阮匐,黎桓为后援,丁部领为总帅,统帅战象和士兵向阮超发起强大的攻势,阮超领兵顽强抵抗,并谋求使君阮宽和阮守捷领兵救援。阮超分兵两路,一路防守阵地,一路由他本人领兵前往救援。阮超军渡河中,狂风大作,船,军械皆沈水中。丁部领知悉,遣十勇士潜入敌营,纵火焚烧,阮超军大溃。

 

随后,丁部领帅军攻打使君矫顺和阮守捷以及阮宽,吕唐等。丁部领以黎桓,阮匐为前锋,他本人殿后,分兵几路,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历经年余,终于消灭了矫,阮,吕,李诸使君。

 

总之,丁部领原来在十二使君之乱中,按兵不动,积蓄力量达二十年之久。在诸使君常年鏖战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疲劳不堪后,采取了怀柔,联盟和军事降服等手段,于963年,“贼党溃散,境内安堵,交民德之,乃推部领为交州帅,号曰大胜王”,基本完成了统一的重任。

 

丁朝(968——980):

 

一,丁朝的建立:

 

968年,丁部领自称“大胜明皇帝”,都于华闾洞,国号“大瞿越”,建元太平。封子丁琏为南越王,立五皇后。越南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和开国皇帝的称号,就是从丁朝开始的。在与古代中国接壤的各国中,一般都是由中国王朝皇帝封各国国君为王或其他称号,但各国无有敢称皇帝者,都是称王,如朝鲜便是一直称王(一直到李朝高宗改国号大韩后才为皇帝),越南是例外敢和中国皇帝叫板的,一独立就称帝(另一个为日本)。

 

丁朝初建,封阮匐为定国公,黎桓为十道将军,建立了比较巩固的封建阶品。为了确保丁朝的宝座,丁部领指定了酷刑:”帝欲以威制天下,乃置大鼎于廷,养猛虎于槛,下令曰“有违受烹啮之罪”。人皆畏服,无有犯者。”刑法虽然很严酷,但有赖于此,才使国内得以安宁。

 

兵制方面,太平五年(974年)春二月,丁部领令定十道军,一道十军,一军十旅,一旅十卒,一卒十伍。

外交上,与宋通好,贡物于宋,宋加授南越王丁琏开府仪同三司,交趾郡王。丁朝与宋友好多年。

 

二,丁朝的灭亡:

 

丁朝仅存在十余年,他的覆灭首先是因为统治阶级内讧而引起的。978年,丁朝发生了宫廷政变,起因是丁部领弃长立幼,以其幼子项郎为太子。长子丁琏自寒微时就随同父亲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有汗马功劳,而今反不能继承帝业,心有不服,遂于979年,使人杀项郎,意图篡位。同年十月,杜释杀丁部领和丁琏。杜释原为桐关吏,野心很大,企图发动政变,掌握大权。为此,杜释乘丁部领“夜宴醉卧廷中,遂弑之,害及南越王琏。”其后阮匐杀杜释,立丁部领幼子丁璇为帝。追谥丁部领为先皇帝,丁部领遂称丁先皇。

 

后来,掌握实权的十道将军黎桓借口丁璇年幼,不能处理朝政,遂于980年篡位自立,丁朝亡。

 

前黎朝(980——1009):

 

丁部领和丁琏被宫廷侍卫杜释所杀后,十道将军黎桓趁机“挟天子以令诸侯”,将丁璇及其母杨太后变为手中傀儡,后将二人囚禁。宋太宗问讯大怒,派大军进攻。黎桓此时巧借20年前宋太祖故事,导演了一场越南版的“黄袍加身”,即强迫太后下令大将军范巨备把群臣聚集殿上,范谓王曰:“今主上(七岁之丁璇)幼弱,未知我辈勤劳,脱有尺寸之功,其谁知之,不如先策十道(黎桓)为天子,然后出师”军士闻之,咸呼万岁,太后见人情畏服,使以龙衮加王躬,请即位”这样,黎桓便轻易的夺取了丁朝江山,然后发兵迎战宋军。宋军先在白藤江大败黎军,后来黎桓用诈降,引诱宋军深入,黎军集中兵力打败宋军,取得胜利。

黎桓虽然胜利,但是毕竟害怕宋军再次征伐,仍与宋通好。开始,宋太宗仍以丁朝为合法,责问黎桓。黎桓虽然对宋太宗诏书听不进去,但又无可奈何。为了取得宋太宗欢心,得到正式册封,不断入贡,以表忠心。从982994年,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出使宋朝。终于在986年,宋册封黎桓为“京兆郡王”。993年,封为交趾郡王。但时隔不久,黎桓父子的野心就暴露了,994——1009之间,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开越南此后历代对中国侵略之始。

 

史载,“黎桓性本凶狠”。黎桓极其后代均为酒色之徒。从黎桓本人来说,后宫美女成群。他有十一子,各有众多妃子,醉生梦死。黎桓生活极为糜烂,挥金如土,肉林酒池。黎桓晚年,诸子各被封为南封王,东城王,中国王,开明王等等。1005年黎桓死,诸子争位十分激烈,一度“国中无主”。开明王和东城王争夺王位最为突出。南封王黎龙钺为黎桓三子,最为宠爱,黎桓命其继承王位。1005年龙钺即位,号中宗。但仅三日,被开明王龙铤所杀。

 

黎龙铤为黎桓五子,即位后其暴虐远胜乃父,性好杀戮,且好色成性,因酒色过度,“王有痔疾,卧以视朝”。故号黎卧朝。其人事迹,略举一二:“帝性好杀牺牲充庖者,径先手刃之。刑人或用茅缠身以火烧之,或使宋优人廖守心以钝刀解之,令不得速死。其人痛苦哀号,守心戏曰:不惯受死。帝大笑以为乐”“征伐所获俘虏,悉驱于水牢,潮涨呵呷而死,或使登高而伐其树,树颤人坠地死矣。以为乐”“乃系人于舟侧,往来中流,令蛟害之”。不一而足。

 

不管怎样,这个暴君在位仅四年就over了(年二十四)。“是年冬,终于为其下属所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二)”,但《大越史记全书》载:卧朝是年冬十月崩于寝殿。卧朝一死,幼子方十岁,两个弟弟发兵争夺王位,一时交趾大乱。前黎朝末日不远了。

 

李朝(1010——1225):

 

李公蕴,,古法村人氏(今北宁省慈山府东岸县),俗传李公蕴无父,母范氏游蕉山寺,回家后有孕,生下一男,三岁送给古法寺法师李庆云为养子,取名李公蕴。据载:李公蕴“生而聪睿,器宇恢豁,游学于六祖寺,常受业于僧万行。万行见而异之曰:此非常人也(老一套了)。强壮之后,必能济世安民(有剽窃嫌疑),为天下主,及长,慷慨有大志,不事产业(好象我家祖先一样),好涉猎经史。应天(黎桓年号,994——1005)中,事中宗(黎龙钺),中宗为禁军卧朝篡位,夺之。群臣皆奔亡,惟王独抱尸而哭。卧朝嘉其忠,拜左亲卫殿前指挥使……万行乃谓王曰:臣近见谶文之异,知黎当亡而阮(李)当兴也(这些和尚六根不净)……卧朝薨,嗣主幼冲。王(李公蕴)年三十六。……陶甘沐揣知王有欲受禅之意,遂以间微激之曰:主上冥顽,多行不义……上顺天心下从人望,而犹守区区之小节耶?王虽内悦其言,而疑有奸谋。乃阳骂之曰:公何为敢出是言,吾必执以送官……(陶)甘沐知事急,恐变生,乃语朝中卿士,即日当会于朝堂。谋曰:今者亿兆异心……于是共扶王正殿,立为天子,百官皆呼万岁!”这样,在黎朝旧臣陶甘沐和万行的策划下,权臣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乘李朝嗣主幼冲,篡夺王位,1010年,自称李太祖,改元顺天,建立李朝。

 

李公蕴即位后,颁布一系列政策:一,迁都升龙城。升龙,即是今日河内,原名大罗城,为唐朝高骈治所,人口经济均为越南一等城市。1010年,李公蕴迁都于此,据说李公蕴梦见金龙由城中升天,认为是吉兆,故改名升龙。李公蕴于此大建宫室寺庙等,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话,交通中心。二,分封中央军政诸臣之职。总之,就是大封宗室,功臣一套,不必列举。三,改组地方政治机构,加强中央集权。四,立佛教为国教,以僧侣阶层为李朝的阶级支柱之一。

 

李公蕴死后,国内形势很紧张。李公蕴刚死,诸子便争位,以攻太子。后武卫将军黎奉晓杀叛王武德王,其余诸王降。太子遂登基,为太宗(李佛玛,或德政)。太宗时代(1028——1054年),李朝渐趋稳定,于1044年亲征占城,俘虏五千余人,太宗在位,每逢饥谨,常减税二三年,修改法律制度,刑罚及审讯之法,也算有为之君。但身为皇帝的通病,生活豪华,每日山珍海味,后宫众多,计有皇后十三人,妃子十三人,御女十八人,乐妓一百人,终年享乐不已。

 

1054年十月,李德政死,长子李日尊即位,是为圣宗(1054——1072年)。在位十七年,政绩主要有:一,提倡尊孔,学习儒学,普及汉文化。尤其是修建文庙,是安南奉祀孔子及诸先贤文庙之始。二,军事方面,定军号,分左右前后四部,合为百队。三,南侵占城,北寇中国。

 

1072年,李干德立,是为仁宗,太师李道成成为辅政(仁宗即位年仅七岁)。仁宗之为政,主要有二,其一,1075年,选拔文学之士入朝为官。知识安南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科考。其二,仁宗在位,战事频仍,对外发动了大规模战争。提到此,不得不提起他手中一把开疆拓土的利器:李常杰。李常杰,原名俊,生于升龙太和坊一武将家庭。自幼读诗书,习兵法。1036年承父补骑马校尉。1041年召入宫任侍卫(宦官)。仁宗即位,大受宠幸,加封敦国太尉,大将军,大司徒,爵上辅公,握朝中军政大权。1975年,“李常杰和宗亶领兵十万,分为两路,水陆并进,前去攻打宋朝,借口宋朝颁布新法(王安石变法)残害百姓,大越军队来攻以拯救百姓云云。”(《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李常杰另水兵出永安(越南芒街),攻钦州,廉州,宗亶领陆军出永平北上,后与李常杰合攻邕州。史载:“于是交人果大举,众号八万”,中国军民在知府苏缄率领下迎战,坚壁清野,结果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杀伤五千余人,斩首示众者两百余,使李常杰大为吃惊。李军在中国境内大肆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李常杰领兵围攻钦州和廉州时,杀八千余人;1076年李常杰攻邕州,持续四十二天,知府苏缄领全城军民殊死抗战。“交人围邕州,知州苏缄悉力拒守,外援不至,城遂陷,缄义不死贼手,命其全家三十六人皆先死,藏尸于坎,乃纵火自焚,城中人感缄之义,无一人从贼者。”李常杰攻入邕州后,“尽屠五万八千余人,并钦,廉二州,死亡这几十余万人。”即便《越史略》也言,李常杰所部:”乃尽杀吏民五万余人,是役也,所杀邕,钦,廉三州人,无虑十万。”后李常杰“俘三州人而还”。李常杰对中国人民的大屠杀,在中越封建社会历史上所仅见。然后对于这个屠夫,却有人大加赞扬,据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越南历史《越南历史》云:“李常杰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位把天才的韬略与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相结合的接触军事家。”说他对宋朝的战争是“先发制人”,真是可叹。面对李朝的欺凌和屠杀,北宋王朝和爱国军民极为愤慨。宋神宗发布“套交趾敕谕”,反击李朝。宋军在广大爱国军民支援下,迅速将侵略者驱除出境,随后乘胜追击,进入李朝国土。1076年宋,李之战,北宋大胜,李朝惨败。尤其在富良江一战,李朝皇太子洪真丧生,李仁宗惊恐,速向宋朝呈上投降书,双方议和。

 

1127年,仁宗死,无子(谁叫你打中国?),立皇弟崇贤侯之子为太子即位是为神宗(1128——1138),俗传神宗(李阳焕)为佛赐子,为徐道行托生。神宗登基仅十三岁,由刘庆潭,张伯玉等摄政。神宗时,李朝已经不稳,农民暴动时有发生,但为时不长,未影响国家安全。神宗在位十年死。

 

长子李天祚即位,是为英宗(1138——1175),时三岁,太后黎氏摄政。太后与权臣杜英武私通,杜独断专行,事无大小,均由其决断。朝臣武带,阮杨,阮国和杨嗣明认为杜随意弄权,谋除之,全为杜所杀。但当时的忠臣如苏宪诚,黄义贤,李公信等,在朝中颇有威望,所以杜不过有篡位之心。英宗在苏宪诚辅佐下,兵势有所振兴,1164年,宋孝宗改交趾郡为安南国,封英宗为安南国王。

 

1175年,英宗死,太子龙翰不满三岁,昭灵太后欲立其亲生子龙昶(曾为太子,后有罪废),贿赂苏宪诚之妻,但她万辞不受,遂按遗诏立龙翰为帝,是为高宗(1176——1210年)。苏宪诚辅佐高宗三年后死,此人既是一位平乱安民韬略者,又是一位忠君无贰之臣,越南人视之为本国的诸葛亮。待高宗成人,喜欢狩猎,大建宫殿,百姓疾苦,怨声载道。李朝政治腐败,各地土豪兴起,扩大私人田土,后来竟然连皇室田也被劫掠殆尽,李朝国库空空然也。1192年,1208年,1212年均有农民大起义,使李高宗政权陷于瘫痪。

 

1211年,太子即位,是为惠宗(李<日山>1211——1225年),惠宗有重疾,时有癫狂,常狂饮卧床终日,政事委任后戚陈氏,以陈承为辅国太尉,皇后堂弟陈守度为殿前指挥使(又是这个职务)此后,朝中大小政事一听陈守度裁决。惠宗久病无子,皇后仅二女:长之顺天公主嫁陈承子陈柳为妻,幼昭圣公主名佛金,仅七岁,惠宗爱之,立为太子(越南版安乐公主)。1224年,惠宗让位太子,1225年昭圣公主即位,是为李昭皇,年幼无知,任陈守度为辅国太尉,陈守度让其八岁侄子陈<(日巨)>和昭皇成婚。不久,“……太祖(陈守度),以是年(1225年)十二月受禅,即位于天安殿,尊顺贞王后为太后,降昭王(李昭皇)为昭圣王后,改元建中”。陈<(日巨)>即位,是为陈太宗。李朝灭。

 

李朝是安南历史上一个富国强兵的封建国家,“外则攻中国,平占城。内则整顿武备,编修法律,建立稳固的自主基业。因高宗荒唐,顿失民心,致使盗贼蜂起,乱臣扰乱朝纲。惠宗又懦弱无能,荒废政事,把江山社稷托付给年幼无知的女儿,使得奸雄之辈得以乘机夺取李朝江山,并建立了陈朝基业。”这是越南著名史学家陈重金对于李朝的评述。陈朝(1225——1400):

 

陈朝在越南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并卓有成就。这表现在政治上,越南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越发完善,宇内统一,政局较为稳定,为前代所未见;经济上,农业多年丰收,农民生活有所提高,国库盈余,国家达于富有;军事上,诸王能执行强兵政策,击破蒙古人入侵,未陷于亡国之祸;文化上,文史著作成就颇大,科举制度在陈朝时进入兴盛时期,历代国君,莫不以开科取士为先务。

 

1225年,李朝辅国太尉陈守度(陈朝官员皆称其为陈太祖),迫李昭皇(李天馨)让位于陈<(日巨)>。陈<(日巨)>,“先世闽人,或曰桂林人,有名京者,来居天长(即墨乡)……降准龙颜,似汉高祖(这个……)。时方八岁……昭皇见而悦之(两小无猜,一起玩吧?)……受昭皇禅,即帝位,改元建中。……然规划国事,皆陈守度所为。……封陈守度为太师统国,行军征讨事。废李上皇(李惠宗),居真教禅寺,号惠光太师(《大越史记全书》)。”陈朝基业初定。

 

其时,太宗年幼无知,陈守度统揽大权,陈守度有治国方针,但其手段狠毒,实为奸雄,为了刻意巩固陈家天下,做出了以下诸事:一,领军讨伐阮嫩,段尚反叛,获得南宋支援。李朝末年,盗贼群起,四处叛乱。全国出现几个割据政权,陈守度领重兵前往镇压,先平定了国威的芒族起义,然后回师讨伐段,阮二人的起兵。1228年,阮死,国内各州县复归于统一。新王朝建立,南宋予以承认并大力支持陈太宗。1229年,南宋理宗派遣使者,封太宗为安南国王。二,杀李朝太上皇,以杜后顾之忧。1226年“陈守度弑李惠宗于真教禅寺。先是,李上皇出游东市,百姓争趋视之,有恸哭这。守度恐人心怀旧生变,迁居真教寺,佯为奉事,内实谨守。守度尝过寺前,见惠宗踞坐拔草,守度曰:拔则拔根深。惠宗起拂手曰:尔之所言,我知之矣!至是,令人挑瓣香花,告曰:尚父使臣来请。李上皇曰:我诵经罢,当自尽。已而入寝房,祝曰:我家天下已归于汝,汝犹弑我,今日我死,其后汝之子孙亦犹是也。乃自尽于寺后园(《大越史记全书》)。”不久,陈守度趁李氏宗族祭拜,将其全部活埋,从而灭绝了李朝宗室。当李朝宗室均被其害死后,又欲让天下不再怀念李朝,借口“阮祖姓李,因改李朝为阮朝”,强令天下李姓者改姓为阮(怪不得越南姓阮的那么多,连胡志明伯伯也……)。三,文武百官和百姓皆入账籍。四,定税收,改刑律。五,大力建设京师。六,定天下为十二路。七,提倡儒学,大开科举之制。由此可见,陈守度确实为一奸雄,但是对于陈家来说,他苦心经营,为了安南陈家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

 

1258年春,陈太宗让位于太子陈晃,是为圣宗(1258——1278),以便于太子学会治理国事并防备其兄弟日后争夺帝位,太宗自称上皇,其实,圣宗当时年幼,一切国事君取决于上皇。圣宗娶昭圣(即李昭皇)为妻,但昭皇原本为其父之妻,是子娶父离弃之妻以为己妻(乱伦)。不过,为了陈家基业不为外戚所夺,陈守度规定,陈朝皇室实行族内婚(这样看似乎圣宗所为不算什么,可能比他乱得凶的大有人在)。顺便提一下,陈朝末期,废除了族内婚(看了什么进步书籍?),选外戚胡氏女为后,果然为胡家篡了位(看来,陈守度还是有“先见之明”的)。自圣宗起,“陈家基业固矣(《大越史记全书》)。”1264年,陈朝实际开创者陈守度死,享年七十一。圣宗晚年,蒙古开始入侵,第一次蒙古军入越,仅留数日,其目的在于北上灭宋。但这是蒙,陈构兵之始。忽必烈封圣宗为王,但规定安南必须三年一贡,并设置达鲁花赤,1275年,圣宗派使臣入元,请改达鲁花赤为引进使,元帝不从,并要求安南遵守六事,圣宗亦不从。至此,元与陈朝矛盾激化,元世祖决意征伐安南。

 

1278年冬十月,圣宗禅位与太子陈(日今),是为仁宗(1278——1293)。吴士连在《大越史记全书》中评价他说:“帝仁慈和易,固结民心,重兴事业,有光前古。真陈家之贤君也……”陈仁宗在位十余年,由于和元帝国关系不睦,时有战争。

 

当蒙古人完成对大西南地区的征服后,决意远征交趾,在从交趾北上灭宋,于是蒙古,陈朝之战不可避免。主要战役有:一,咸子关之战。1285年(元至元二十二年)初,忽必烈令皇子脱欢率军进攻越南。同年四月,元将唆都率领水军北上占领义安,清化,并沿海路及红河而上,企图与占领升龙的脱欢大军回合。陈朝将领陈国瓒领兵五万在海阳迎战,双方水军在兴安省快州(今海兴省境内)红河左岸咸子关渡口交战。唆都军受挫,退守南安天长海口。二,章阳渡之战。1285年,元军占领升龙后,水军驻扎于长信县章阳村红河右岸的章阳渡。六月初,陈国瓒和范五老率兵进占章阳渡,与在升龙附近的陈光启的伏兵配合,进攻升龙。元将脱欢被迫放弃升龙,撤退至京北(北宁)。同年七月,陈仁宗回到升龙。三,西结之战。1285年四月。元将唆都在咸子关之战后,陈朝军队乘机进攻,占领升龙的元军被迫撤退京北。唆都与乌马儿率军驻守快州东结乡红河对面的西结渡口。五月二十日,陈国峻领兵攻打西结元军,唆都中箭亡,乌马儿从海路南奔清化。四,白藤江之战。1288年四月,陈国峻在白藤江设伏。河中插木桩,两岸埋伏兵,涨潮时派兵船诱敌,落潮时伏兵出击。是役,元军战败,撤退回国。元朝和陈朝战争,虽然元朝未能达到侵略目的,但是元朝毕竟是当时大国,原非陈朝能比,就象当年隋炀帝征高丽,三战俱北,但打下来高丽也破烂不堪。陈朝虽胜,却也无力再和元朝周旋,被迫向元朝乞求宽恕,以求保国安民,蓄积力量,日后再图。及至元成宗,两国交睦。但是随后陈朝却对元帝国南疆屡屡入寇。

 

陈仁宗1293年让位长子陈(火全),是为陈英宗(1293——1314年),自己当和尚去了(据说此后还修炼有果)。英宗爱酒,常微服出巡,“帝好微服行,……尝夜出至军坊,无赖辈抛砖,中帝首。从者曰:乘舆在此!彼知方走散。”陈朝皇帝,历来文身,英宗革之。英宗受儒学甚深,好作诗文,以示有才。当政时,战争结束,国内太平,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均有大发展。一度出现陈朝鼎盛时期。

 

1314年陈英宗禅位于太子陈<天明>,是为陈明宗(1314——1429年)。明宗听信谗言,杀功臣陈国(王真)。朝中为立太子也分为两派,朝政混乱,1329年,明宗被迫让位太子陈旺。

 

陈旺十岁登基,是为陈宪宗(1329——1341年),徒具虚名,政权独揽于上皇明宗手上。在位十三年,一生为其挟持,无所事事。二十三死,无子。

 

上皇明宗立宪宗弟弟(明宗第十子)陈(白皋),六岁,是为陈裕宗(1341——1469年)。前十年,仍为上皇把持政权。后明宗死(1357年),裕宗亲政,然好酒及色,大建宫室,在宫中赌博,令百官赛酒,能饮百升者升爵。是故,人民起义蜂起。陈朝基业从此开始败坏。

 

1369年,裕宗死,无子。太后执意立明宗帐子恭肃王私生子杨日礼,仅数月,被废为昏德公,群臣立恭定王(日页),是为艺宗。艺宗为一柔弱无能之君,1372年,便让位弟弟(日敬),自己回天长府当太上皇。

陈睿宗(1372——1377年),立皇后胡氏(早以不再是陈家人了)。睿宗无权,权柄仍完全操于艺宗之手。当时,占城军入寇,艺宗令睿宗讨伐占城。1376——1377年,占城军寇化州,睿宗亲征。可惜遇见占城不世之君制蓬娥,在攻打占城京城时遭占军突然围攻,陈兵大败,睿宗战死,十二万陈军几乎全军覆没。上皇闻睿宗死,乃立睿宗子(日见)(陈废帝,1373——1377年)此后,占城军多次北上,陈军几次败北,占军如入无人之境,数年内三次攻占升龙。上皇与帝(日见)三次弃城而逃,国家人力物力均受到重大损失。当时国内人民疾苦,起义者四伏,而王室对占城入侵谈虎色变,占城军进攻,国家无力抵抗,竟然依靠僧人去攻打占城所占之地,屡屡失败。

 

太上皇艺宗虽然掌握政权,但实权在外戚胡季嫠(li,另一写法下面为牛,但输入法无)手中。国戚陈元旦知道胡季嫠日后必然篡位,与之结为姻亲,后来陈朝子孙全部被杀,惟独陈元旦一家独享富贵。当时,陈废帝见上皇宠信胡季嫠,与诸臣谋之:如不除之,后必酿成大患。胡季嫠知之,告诉太上皇:“未有卖子而养侄,惟见卖侄而养子。”上皇闻此言,下诏斥责陈废帝,降为灵德大王,迎昭定(艺宗幼子)继承王位。此时本有几位将军欲以兵劫陈废帝出,帝书“解甲”二字,且诫之莫违上皇之意。后陈废帝被迫让位于其长子颙,是为陈顺宗(1388——1398年),后陈废帝于1388年为胡季嫠所杀。胡季嫠专权,引起全国各地王侯反叛,国威范师温起事,攻京师,上皇,顺宗及朝臣均被迫逃出,范师温取京师,居三日,后撤回国威。大将军黄奉世率军讨伐,擒范师温。1389——1390年,占城国王制蓬娥率大军进攻安南,顺宗命胡季嫠回击,双方激战多时,后制蓬娥中箭死,占军溃逃,陈朝对占城战争才又夺回主动权。胡季嫠平占城有功,骄横无比,党羽满全国。

 

1398年,胡季嫠逼迫顺宗禅让,立太子陈<安火>,是为陈少帝(三岁),不久杀顺宗。上将军陈渴石等欲杀胡季嫠,然事败,胡季嫠杀渴石及其他三百七十余人。胡季嫠权势显赫,终于在1400年废陈少帝,以外孙之情,未杀,降为保宁大王,自立为帝,陈朝灭亡。

 

陈之灭也,原因列举有三:一,陈朝封建贵族私有田庄的迅速发展,破坏了公田制和国有土地制,乃是导致陈朝衰亡的根源。二,陈朝君主及其显贵昏庸迂腐,奢华堕落,贪污腐化则是其灭亡之重要原因。三,广大农民的起义和胡季嫠的篡权,最后导致陈朝的灭亡。

 

胡朝(1400——1407年):

 

胡季嫠字理元,先祖胡兴逸本中国浙江人,胡季嫠为其十六代孙。胡季嫠出身于官宦之家,发迹于陈明宗。其有两位姑母嫁明宗,其一生艺宗,另一生睿宗(好家伙!)。艺宗为一柔弱君主,凡事均由胡季嫠裁决。艺宗曰,胡季嫠“文武双全,君臣同德”。凡违背胡季嫠之意者均可杀,凡有反叛者可举上皇旗讨伐之(这简直就是拱手让江山给舅子嘛!)。胡季嫠专权,又打败占城军,更是骄横。朝中文武大臣甚至皇子,亲王被杀者不在少数。后上皇艺宗虽有醒悟,但为时已晚,一日“上皇召季嫠入宫,从容谓曰:平章亲族,国家事务,一以委之,……即世之后,官家可辅则辅之,庸暗则自取之(唉,你以为他是诸葛啊?)。季嫠免冠,叩头泣谢,指天地誓曰:臣不能尽忠戮力辅官家,传之后裔,天其厌之。……愿陛下鉴此心,毋过虑也。”话虽说得好听,但1395年,上皇艺宗死,胡季嫠却欣喜若狂,以陈家社稷在其掌握中矣。

 

1400年,胡季嫠废少帝,恢复胡姓(之前姓黎),认为胡姓出自中国虞舜之后,故改国号大虞。但是胡季嫠只当了不到一年,就让位于子胡汉苍(又名<大互>),自称太上皇,实际上仍旧为掌权者。

 

胡季嫠当政,实行一系列改革。他独断专行,有不听其言者格杀勿论。胡季嫠改组中央机构,限制名田,限制豢养家奴和奴婢,定赋税,改革币制,改铜币为纸币,统一度量衡,建西都清化,定科举文体,文武冠服,造户籍等等。虽然改革甚多,成果却微。胡家缺乏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基础,胡季嫠骄横,任意杀害朝臣,灭绝前朝宗室(果然应了癫狂皇帝李惠宗“预言”),触犯众怒。连年灾荒,国库空虚。胡季嫠野心却大大的,多次发动对占城战争,劳民伤财,其中特特别的是,新王朝建立之初便发动对明朝边境的侵犯,失去了明朝的支援。明朝原来仍认可陈朝正统,派遣兵力护送陈朝子弟陈天平归国,却为胡家父子杀之。明成祖大怒,发兵讨伐。

 

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发兵八十万(当然有夸大),发动了对胡战争。对此,《越南历史》认为:“从陈朝末期开始,明就利用这个王朝的没落来进行各种侦探和挑衅活动,到了15世纪,明侵略我国的阴谋就实现了……”其实,明入越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捍卫中国的领土和人民免于胡朝的烧杀劫掠,一小部分也是为了应陈朝后裔之请,行使宗主国权利。为了对抗,胡家父子发兵七百万(!!希特勒打苏联都没有这么多兵!),与明军对峙富良江。后明军从富良江上游强渡,兵分两路,攻克重要城塞多邦城。沿富良江南下一举攻占东都升龙。胡季嫠父子逃清化,明军又至清化,胡季嫠父子再度逃义安(顺便说一下,越南有种认为,说他们的古籍多因明朝“侵略”而被毁,对此在下不说什么,至少这次,是胡家父子在明军来到之前就放火烧了自家家当的)。不久,胡家父子被俘,胡朝灭亡,胡氏父子送往金陵,囚之。后来,被释放出来,胡季嫠还被派到广西当官,其子胡汉苍擅长兵器,也被起用(看来,我国从来都具有仇将恩报的传统。当年打败日本小鬼子,新中国接收的战犯一个未杀,汉奸到是杀了不少)。

 

此后,安南暂时由俺们大明予以管辖。大概其事迹明史里有,不再多说了。

 

陈朝后裔复辟时期(1407——1413年):

 

明朝虽然已经占领安南,然陈朝宗亲仍有人企图恢复旧业。

 

简定帝陈(危页)1407——1409年),为陈艺宗之子,1407年,自立为帝。陈简定起兵,其军队属乌合之众,无作战能力,不能抵抗明军进攻,遂逃至义安。其时,有邓悉者,曾为陈朝官,今闻简定起兵,遂杀明官,领兵至清化,襄助恢复大业。后有陈月湖起兵,虽月湖为明军擒,余众归简定,简定兵力渐强。自义安以南又归陈氏所有。明成祖闻,派云南沐氏领兵四万征讨,陈军英勇迎战,击败明军,但是陈简定却和邓悉发生矛盾,简定听信谗言(又来了),杀邓及参谋官阮景真,导致军心涣散,人人自危。邓悉子邓容和阮景真子阮景异因父被杀,领兵回清化,奉陈艺宗孙陈季扩为帝,年号重光,是为重光帝(1409——1413年),同年,陈简定为明军所擒。不久,明成祖派张辅进兵,邓容兵败,重光闻之,遂逃回义安,张辅又攻义安,是时,陈军兵存者十之三四,又缺兵粮,败逃化州。明永乐十一年九月,张辅统军进攻化州,邓容不能敌,溃逃。重光帝自度不能守,潜伏山中。不久与邓容,阮景异均为明军所擒,押送燕京,途中,重光帝投海自尽(有点骨气)。至此,陈朝宗室反明复辟活动宣告失败。

 

属明时期(1413——1428年):

 

明领交趾,地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设置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共三百十二万九千五百户。明之有安南也,不属于越南“独立自主”时期,故省略之(查国史吧)。

 

后黎朝(1428——1789年):

 

大概越南已经“独立自主”几个世纪了,华越界限已经颇为分明,不再象北属郡县时期那么能够在一个中华天子脚下吃饭了,明朝军队一直被认为是“外国侵略军”。所以,属明时期,越南反明此起彼伏,都希望脱离明朝统治。最后,黎利反明成功,并因之黄袍加身,开创后黎朝。

 

早在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就有“利,初从季扩反(《明太宗实录》)”。自14181428十年间黎利起义军兵力尚弱,虽然用计谋击败明军数次,但仍不能和明军抗衡,曾三次逃归至灵山,几次危急(创业艰难)。但屡战屡起,尤其收得阮荐为之出谋划策,更是如虎添。黎利制定军宪,号令整齐,军纪严明,群众敬畏,受到越南大众支援。1427年马鞍山桥头一战,黎利设伏大败明军,明柳升(打唐赛儿之好手)战死。后明军十万再攻,向昌江进发,又被黎利军大败,溃不成军。由于明军屡战屡败,被迫和黎利议和。明总兵官王通立坛和黎利盟誓退兵,黎利派使贡于明,明军撤回,明统治安南时期结束。

 

当黎利即将获胜时,非敢立即称帝,对明朝还有后顾之心。于是,立陈朝后裔陈<日高>为安南国王,到和王通盟誓之后,黎利完全放心下来,于是鼓动群众,废除陈<日高>,后胁迫其自尽。“顺天元年(1428年)十月,陈<日高>饮毒卒。”或言“太祖(黎利)密言:我以百战得天下,而<日高>居大位。<日高>畏惧,走至古弄隘,太祖令人追杀之,投尸入丛棘中。”可见,黎利为了帝位,玩弄种种手段,掩盖众人。

 

黎太祖黎利(1428——1433年),经过十年反明战争,赢得国家独立,又多次遣使向中国求封和朝贡,终于在1431年,明宣宗命黎利权署安南国事,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黎利登基后实行一系列政策,如封赏诸功臣,制定科举考试,颁布律令,颁布均田法,改革兵制等,为黎朝的统治大业奠定了巩固的基础,黎利不失为一雄才大略的君主。然而,黎利性喜猜疑,杀害功臣(如范文巧等),目空一切,听信谗言,朝政日非,群臣怨声载道。黎利仅在位六年即死,享年四十九岁。

 

黎利死,次子黎元龙即位,是为黎太宗(1433——1442年),时年十一,朝政全由辅政黎察裁决。但黎察学识浅陋,多行不法,骄横跋扈,常加害忠臣。及至太宗年长,收回权柄,亲理朝政,但因为年幼,无人辅政,致使沈湎酒色,品德不端。从太宗起,对芒蛮少数民族地区发兵镇压,人民一再起义反抗黎朝统治。太宗在国内重新整顿科举制度,仿照中国科举制度,有重大成就。1442年,开进士科,及第者都得提名竖碑,进士刻名于文庙之碑,自太宗始。1442年七月,太宗阅兵至灵县,阮荐在至灵县隐居,太宗前往探望,见奉侍阮荐之阮氏路(是女人吧?越南女人之名,一般四字,如阮氏开明,黎氏清心,陈氏洁如,中间“氏”字为垫字),颇有才色,强迫随驾侍侯。不料行至嘉定县,太宗暴卒(越史疑案),朝廷嫁祸阮氏路弑君,逮捕阮荐治罪,夷灭阮荐三族。太宗在位仅九年,年二十。

 

太宗第三子黎邦基即位,是为仁宗(1442——1459年),年仅二岁。由太后摄政,太后当政时,颇有成就,如制定私人田产法律十四条,击败占城军进犯,生擒占王贲该。但太后听信谗言,杀功臣黎可等人,惹起众怒。1453年,仁宗才亲政,此后仁宗追赠诸勋旧大臣,1455年,命潘孚先修国史,修成《史记续编》,并制订百官俸禄及王侯封地法,也算“仁”吧。但不幸于1459年,仁宗为谅王所杀。

 

谅(山)王黎宜民,本为太子,后因母犯罪被废黜,1459年,“谅山王宜民夜作梯,分三道上东城门,盗入宫禁,帝(黎仁宗)及宣慈太后俱遇害。”但谅王篡位仅八个月,因听信谗言(怎么老是听信谗言?),屠戮旧臣,致使人人怒怨,大臣阮炽,丁烈等捕杀谅王,迎立太宗四子平原王思诚。

 

黎圣宗思诚(或灏)(1460——1497),为越南著名封建君主,其为人大概相当于清之乾隆。仁宗被弑,政局混乱半年有余,后群臣迫谅王自缢,立圣宗。黎圣宗乃一雄才大略之主,酷爱儒学,夙夜手不释卷。励精图治,厘定律令和规章制度,重孔学经,将儒家经典作为立国治民的基本国策。他以先德后文的方式,颁布乡试条例,命国内有德之士人应试,凡不睦,不孝,不义,乱伦者,虽怀大志而有学识者,不能应试。1463年,定乡试四场,定三年一大比,会试天下举人,而后殿试进士。1472年,会试题目有《论语》四题,《孟子》四题,《五经》每经三题。进士资格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等三级。圣宗在位三十七年,开科取士十二次之多,录取进士五百一十一人。提高国子监质量,除监生治《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外,有设置《五经》博士,各人专治一经,教授监生。圣宗推行三年丧礼,1470年,诏告全国三年丧礼。圣宗将全国划分为十二道,区小易治,处理政务婆便。道之军事,政务和刑法分别由中央任命官吏管理。中央设监察御史作为督察诸道之事务。1471年国家官员有爵位者达五千三百七十人,其中有二千七百五十五人在中央政府任职,二千六百十五人在地方任职。1470年,圣宗颁布安南历史上较为完备的首部法典《洪德律例》。这部法典以唐律,唐令为蓝本,结合安南固有风俗习惯和旧法编撰而成。法典曾保留到18世纪末,包括刑法,婚姻和家庭法,民事法和诉讼法,成为一部复合法典。并制定《二十四条伦理》,以确立封建秩序和道德规范。1477年,圣宗颁发授田条例和俸禄制,定赋税和兵制。圣宗当政,可谓天下安定。圣宗也乐于文学,1494年,圣宗建立“骚坛会”,并自称骚坛元帅。该会有二十八个成员,称为“骚坛二十八宿”。此乃一以帝王为首的作诗,评诗的文人团体。其主要活动是歌颂,崇拜帝王的伟大,天才,英明,才华超人,学识渊博,写大块文章,书美妙之书法佳作等,作诗饮酒,相互和唱,一时好不快活!然而其诗歌内容空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和真实感。诗由汉文或字喃写成,这里提一下字喃(其实应该是喃字,意思为“南国文字”。是越南采用汉字结构和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法仿造的文字)。字喃尚不知和人何时所创。不过最早见于李朝高宗的“报恩碑”(1209年),到了陈朝才系统化,阮诠首用字喃做诗赋,后黎朝较盛行,如圣宗便大力提倡。不过字喃比汉字更难学,难记,难写,如天,写作<天上>,意思为天悬于上,王写作<王布>,表示帝王在父亲(布)上,至于二写做(台二),三写做(巴三),则是根据其读音(越南二读做“Hai”,三读做“Ba”),诸位仁兄可见,简直就是画蛇添足,想在下连中华数千繁体汉字尚且不敢说都认识,更何况是在中华繁体汉字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字喃呢?所以字喃始终没有占越南文字的主导地位,现在仅作为考古用(悲惨!)。闲归正传,圣宗初期数年,政局堪称稳定,经济颇发展,军事甚为强盛。但以后若干年代,则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对内围剿草寇,国力衰弱,朝野人士怨声载道。1470年,圣宗发兵征发占城(老对头了),攻陷京城,擒占王,先分其地为三国,后增设广南道。圣宗平占城后,安南国声威显赫一时,寮国,盆蛮皆来朝贡。1479年,盆蛮酋长琴公唆使老挝领兵骚扰安南西部地区,圣宗命太尉黎寿和郑公路等将军,兵分五路,追击老挝国王,大获全胜。黎圣宗并亲征琴公,琴公败死,其余盆蛮人投降。

 

圣宗在位三十八年,为安南一有为之主,不过其后子孙则无甚建树。1497年,圣宗长子晖即位,是为黎宪宗(1497——1504年)。宪宗为一守成之主,也算是政绩斐然,其政事一遵太祖,圣宗成宪,全无更张。国内无有盗贼作乱,国外无有战事攻伐,国家处于太平时期。但宪宗仅在位七年死,寿四十四。

 

宪宗死,传位于三子黎(左为水旁<大革>(不好意思,这个字太……),是为肃宗,肃宗仅在位六个月死,朝臣立其二兄黎浚,是为威穆帝(宪宗二子,肃宗庶兄)。自威穆帝以降,黎朝基业每况愈下,再无一君主有良好业绩,只是沈湎酒色,恣行暴政,反叛朝廷和篡位之举时有发生。后虽有中兴,然政权一直操于权臣之手。宪宗死时,祖母太皇太后和礼部尚书覃文礼,都御史阮光弼皆不愿拥立威穆帝,是故威穆帝即位后,三人均被杀。威穆帝暴虐无道,每夜与宫人酗酒无量,宫人醉即杀之。为了取乐,命军士互相格斗。其性凶残而反复无常,故明朝使者许天锡“见帝相,题诗曰:安南四百运尤长,天意如何降鬼王?(威穆帝)”威穆帝信赖外戚,寻找力大之人为宿卫。渔人莫登庸被招,充都指挥使。军政大权日益落入莫氏之手。友人 刘浩然

 

 

 
新闻资讯 | 投资经商 | 联系我们 | 越南人才网 | 恒生主站 | 酷摩网络 | 下载中心
恒生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越南胡志明 版权所有